|
静电放电的模式有几种来源:司超科技网址:http://www.jdjdxt.com 静电放电的类型 积聚在液体或固体上的电荷,对其他物质或接地导体放电时可能会引起灾害。根据静电放电的特点,并从防止静电危害方面来考虑,静电放电类型可分以下几种。 (1) 火花放电(Spark Discharge)是发生在液态或固态导体之间的放电,如图所示。其特征是有明亮的放电通道,通道内有密度很高的电流,使其中的气体完全电离。放电很快且有很响的爆裂声。两导体之间的电场强度超过击穿强度时,就会发生火花放电。因为发生放电的是导体,所有电荷几乎全部进入火花,即火花几乎消耗掉所有的静电能量。 当静电电位比较高的静电导体靠近接地导体或比较大的导体时,便会引发静电火花放电。静电火花放电是一个瞬变的过程,放电时两放电体之间的空气被击穿,形成((J陕如闪 厂电”的火花通道,同时还伴随着劈劈啪啪的爆裂声,爆裂声是由火花通道内空气温度的急 /剧上升,形成的气压冲击波造成的。在发生静电火花放电时,静电能量瞬时集中释放,其引燃、引爆能力较强。另外,静电火花放电产生的放电电流及电磁脉冲,具有较大的破坏力,,可对一些敏感电子器件和设备造成危害。 (2) 电荤双甩。当导体上有曲率半径很小的尖端时,即发生电晕放电(Corona Dis-charge),如图所示。电晕放电不一定指向某一特定方向。当发生电晕放电时,尖端附近的场强很强,尖端附近气体发生电离,电荷可离开导体;而远离尖端处场强急剧减弱,电离不完全,只能形成微小电流。电晕放电的特征是伴有嘶嘶的响声,有时会有微弱的辉光。 电晕放电也称为尖端放电,是发生在极不均匀的电场中,空气被局部电离的一种放电形式。发生电晕放电的电极或带电体附近的电场较强,电晕放电是一种高电位、小电流、空气被局部电离的放电过程。在放电中,它产生的电流很小,约在1微安到几百个微安之间,因此一般不具备引燃、引爆能力。 (3)刷形放电发生于导体与非导体之间,其一端具有放电集中点,另一端放电通道不集中,呈分枝状,有“啪”的较强破坏声,其放电总体经常有刷子似的形状,如图所示。在实际工作中,带电量大的非导体与数厘米以上的较平滑的接地导体之间易产生刷形放电,放电时电能量密度比电晕放电大,局部能量可能具有引燃能力,因此易造成危害,应予以关注。刷形放电往往发生在导体与带电绝缘体之间,带电绝缘体可以是固体、气体或其他低电导率的液体。刷形放电时,形成的放电通道在导体一端集中在某一点上,而在绝缘体一端有较多分叉,分布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 (4)传播刷形放电。传播刷形放电又称为沿面放电,仅在绝缘体的表面电荷密度大于2。7 X 10 -4C/m:时较易发生。一般情况下,传播刷形放电发生在绝缘材料与金属之间,放电通道沿绝缘材料的表面进行。它释放的能量很大,有时可达数焦耳,引燃、引爆能力极强。在气流输送粉料和大型容器的罐装时,如果容器的材料为绝缘材质或带有绝缘层的金属材质时,可能发生传播刷形放电。 (5)粉堆放电。粉堆放电一般发生在容积达到1001TI3或更大的料仓中,当把绝缘性很高的粉体颗粒,由气流输送经过管道和滑槽进入大型料仓时,在沉积的粉堆表面可能发生强烈的放电,放电能量可达到lOmJ。粉料沉积后,粉堆电量迅速增加,表面的场强也相应地增强。当场强增加到:—定程度时,首先在粉堆的顶部产生空气电离,形成从仓壁到粉堆顶部的等离子体导电通道,产生粉堆与仓壁之间的静电放电,一般来说,料仓体积越大,粉体进入料仓时流量越高,粉粒绝缘性越好,就越容易形成粉堆放电。 (6)雷形放电。当悬浮在空气中的带电粒子形成大范围、高电荷密度的电荷云时,会发生闪雷状的所谓雷形放电;受压液体、液化气高速喷出时,可能发生雷形放电。雷形放电能量很大,引燃危险性也很大。 (7)电场辐射放电。电场辐射放电依赖于高电场强度下气体的电离,当带电体附近的电场强度达到3 MV/m时,这种放电就可能发生。放电时,带电体表面可能发射电子。这种放电能量比较小,引燃、引爆能力较小,出现这类放电的概率也较小。 (8)场致发射放电是从物体表面发射出的电子放电,其放电能量很小,因此,只有涉及敏感度很高的易爆物品时,才具有危险性。
文章分类:
热门专题
|